5月23日,21CN网站刊出一篇名为《解开中国婴儿肾结石原因的最后密码》的文章,使本已脆弱不堪的中国婴儿乳品行业再次引起震荡。文章作者为黑龙江省乳品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郦韬珉,他在文章中指出,三聚氰胺并不是造成婴儿肾结石的主要原因,如果对这类问题仍不进行关注的话,未来的日子将有更多“结石宝宝”出现。
郦韬珉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坦言,自己近日正承受着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压力,由于自己的言论,单位还减低了他的工资。“这一结论并不是一拍脑门子想出来的,早在5年前就已经被提出。” 郦韬珉的话得到了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的证实。王丁棉告诉《北京科技报》,2007年,郦韬珉曾向他提交了一份书面报告,称对当时市场上所有的国内婴儿配方奶粉做了各项指标的实验,结果发现,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存在许多会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抗生素残留、钙含量高、高渗透压、钙/磷比等。 得到报告后,王丁棉将国内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拿到天津一家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当时天津检测中心的王主任告诉我,2005年的时候,牛奶造假的方式有十二三种,到了2007、2008年,已经高达二十几种!”从牛尿,到水解蛋白,到甘氨酸,再到三聚氰胺,造假手段层出不穷。由于行业的多重问题,郦韬珉所提出的问题渐渐被搁置下来。 而此次,郦韬珉重新将报告推到民众的眼前,是因为今年1月份国内爆发的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导致婴儿肾结石事件。当时,国内相关专业委员会暧昧不明。于是,郦韬珉重新对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出来。 “高渗透压是致婴儿肾结石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郦韬珉告诉《北京科技报》,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虽然都是由胶体溶液、乳浊液以及真溶液组成,但母乳和配方奶粉的溶液的黏度存在差别。母乳黏度低,而婴儿配方奶粉黏度高。婴幼儿食用配方奶粉后,肠道的黏度会提高,而且这种高黏度的奶粉溶液通过肝脏进入肾脏时流速会减慢。这样,一些体重较轻或抵抗力弱的孩子,在体液出现电解质紊乱时,往往造成肾脏排泄减弱,直到发生结石。 郦韬珉说,由于高渗透压会导致钙、磷含量过多。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钙含量是母乳的5.44倍。“这么高的钙含量婴儿是不能通过消化系统完全吸收的,并且矿物质含量过高,婴儿就会造成一种虚胖,断奶后,婴儿会马上瘦下来,甚至有的小孩的灵活性都会变差。”
郦韬珉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婴儿奶粉刚刚起步,企业大量进口乳清粉。把乳清粉加入奶粉中模拟成母乳,生产配方奶粉。乳清粉是国外制作干乳酪时的副产品,里面存留着蛋白和盐。乳清粉最早是作为饲料提供给动物增加其营养的。 乳清粉分为低盐和脱盐,这两种粉价格上相差800元。脱盐的乳清粉对婴儿食用是有一定好处的,可是由于我国当时的标准并没有对原料做出规定,所以,企业在选择原料时一般只求合格就行,不会选择最好的进行添加。 “这其实为后来的婴儿配方奶粉埋下了祸根。”郦韬珉说,在婴儿奶粉中应该选用90%脱盐的乳清粉,但是因为标准不严谨,导致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都会选择70%脱盐的乳清粉。更可恨的是有的企业竟然选择40%脱盐的乳清粉。“这种乳清粉只能给动物食用,人是完全不能食用的,虽然通常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在新生儿身上可以致病,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
事件被曝光后,郦韬珉紧急上报给当时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但始终没有下文。情急之下,郦韬珉写了大量文章呼吁社会对这种现象进行监管。 乳清粉事件后,为了得到更多更全面的数据,郦韬珉开始搜集市面上所有的0到6个月婴儿配方奶粉,并在湖北黄石市人民医院做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对400名食用母乳婴儿与400名食用婴儿配方奶粉的婴儿进行对比试验,检验的结果令郦韬珉震惊。 郦韬珉发现,不仅仅是乳清粉,当时国内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还存在更大的问题。包括抗生素残留、钙含量高、高渗透压、钙/磷比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危害。2007年,郦韬珉把报告提交给王丁棉。并在2007年11月举办的全国儿童食品学术会议上,指正三鹿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当时在座的与会专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纷纷将矛头指向郦韬珉,认为他的讲话不负责任。哪个牌子好外用减肥脸上毛孔很大怎么办推荐好用瘦脸产品推荐晒后适合30岁用的护肤品
郦韬珉说,在美国,婴儿奶粉被当成药品一样对待,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试验,才能提供给婴儿食用。但在中国,配方奶粉只是被列入一种特殊的食品范畴。国内对其的管理一直非常松,松到根本不需要做临床试验。而且提供的指标不是营养指标,而只是产品指标(奶粉合不合格)。生产企业依据的是国家标准,而国家标准是由相关单位与企业共同起草的。“由于所起草的标准本身存在着很多漏洞,并且政府的监管一直滞后。这样就出现了极端的案例,例如婴儿肾结石、大头娃娃事件。” 郦韬珉认为,当务之急,中国乳品的科研体制以及管理层需要认清自己的职能,不能只是单纯向国家伸手要经费,然后随便出一份报告。“去年国家给乳品行业的经费是3700万,三鹿就花费了800多万元。” 对于郦韬珉的说法,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唯一一位中国成员、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丁宗一认为,他还没有看到相关的论文,只有正式论文的形式出现才具有讨论的价值和法律意义。在丁宗一看来,中国奶粉频频出现问题是因为企业和国家相关机构没有严格执行《国际食品法典》。丁宗一说,这部法典不是由一个国家指定专家,也不是代表某个企业利益,它是一个所有食品合格与否的世界级标准。 丁宗一告诉《北京科技报》,一罐奶粉从奶源到奶粉出厂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相应的质量控制,到了流通领域还有一个召回制度。召回又可分多种:一种是国家检查后进行召回;一种是企业自检后进行召回;还有一种就是消费者在使用时发现问题后进行召回。如果每个环节严格按照《国际食品法典》的标准进行,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的企业并不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国家的相关机构也不完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检查,所以,在中国的奶粉市场上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 丁宗一认为,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最大的问题是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出现后,国家要求婴幼儿奶粉必须由权威专家认可。于是,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做软性广告来博取消费者的信任,其做法往往是找来一两位的儿科界的权威医师来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丁宗一说,这些儿科方面的专家很多都不是研究婴幼儿奶粉的。 现在,有个别企业还在宣称自己的奶粉是专为中国儿童设计。“在这个问题上根本就不存在中国儿童和非中国儿童之说。”丁宗一说,企业的这种混淆视听的做法无非就是增加产品亮点,规避标准,而在国外之所以不会出现像在中国这样的问题,除了企业会严格恪守国际标准之外,国家的处罚力度也相当严苛,一旦发现某企业生产的奶粉出现问题,就会给该企业以巨额罚款,这些罚款足以让企业破产。